北盈律所·执行攻略|拒执罪追责全指南:2025新规下的公诉与自诉双路径|王超律师

2025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出台的《关于办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25〕8号),标志着我国拒执罪追责机制进入新阶段。该意见确立了”公诉优先、自诉兜底”的双轨制追诉路径,为申请执行人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法律武器。今天,我将结合实务经验,为您梳理关键要点。

拒执罪的法律定义必须明确:根据《刑法》第313条,该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此罪的,最高可判处七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对失信被执行人形成强大震慑。

执行法院在执行过程中发现被执行人涉嫌拒执犯罪线索,应立即制作移送函及执行情况说明,附上五类核心证据(被执行人身份、执行义务证明、执行能力证明、拒执行为证明、情节后果证明)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须在7日内(重大疑难案件可延长至30日)作出立案决定。若公安机关不予立案,执行法院可提请检察院监督,检察院应在7日内要求公安机关说明理由,理由不成立的,应通知其15日内立案。侦查终结后,案件移送检察院审查起诉,符合起诉条件的,由检察院提起公诉。

申请执行人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

1)被执行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侵犯了申请执行人的人身、财产权利

2)曾提出控告但公安机关不予接受材料、接受后30日内未书面答复或决定不予立案,或检察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自诉时需提交刑事自诉状、身份证明、执行依据、拒执证据及公安机关不予立案证明等材料

实务中,证据是成败关键。建议重点收集:被执行人财产证据(银行流水、房产、车辆等)、拒执行为证据(转移财产记录、高消费证明等)、执行程序证据(执行通知书、财产报告令等)。特别提醒:可申请律师调查令查询被执行人的银行流水、电商平台交易记录等,这是突破执行难的有效手段。

时效方面需严格把握:公安机关立案审查7日(最长30日)、检察院监督7日内、提起自诉需在取得公安机关不予立案通知书或30日未答复后启动

1)全面固定被执行人财产线索和拒执行为证据;

2)及时要求执行法院移送犯罪线索;

3)在公权力不作为时,果断启动自诉程序;

4)善用律师调查令拓宽证据收集渠道。

拒执罪追责程序虽有复杂性,但2025年新规已构建起完整的法律闭环。让法律成为您实现权利的利器,让每个判决都成为活的判决,而非法律白条。如需具体案件指导,欢迎随时联系我团队,我们将全程协助您运用这一法律武器,切实维护您的合法权益。

王超律师毕业于西南大学具有律师从业资格、证券从业资格、基金从业资格、保险从业资格


▌专业领域

民商事各类合同纠纷与争议解决、婚姻家事与继承、劳动争议、金融与合规法律事务


▌代表性案例

2023年实习期间参与办理案件30余起,涵盖:

 ▌合同纠纷:买卖合同、借款合同、建设工程合同等争议解决;

 ▌婚姻家事:离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权纠纷、遗产继承等;

 ▌ 劳动争议: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工伤认定、薪资追索等;

 ▌ 企业非诉服务:合规管理体系搭建、合同审查、债务纠纷谈判。 ……
善于通过调解、诉讼等多途径高效化解矛盾,注重证据链梳理与法律逻辑构建,最大程度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服务特色 

金融+法律双重视角:结合多年金融行业经验,精准识别银行、私募业务中的法律风险点,提供“行业化+专业化”解决方案。 家事纠纷温情化处理:在离婚、继承案件中兼顾法律理性与情感沟通,助力当事人减少冲突、达成最优结果。 企业合规务实落地:针对中小企业需求,设计可执行的合规管理方案,降低经营风险。


以专业护权益,以细节定成败——用十年金融沉淀与法律实践,为个人与企业提供有温度、有深度的法律服务

本文旨在法规之一般性分析研究或信息分享,不构成对具体法律的分析研究和判断的任何成果,亦不作为对读者提供的任何建议或提供建议的任何基础。作者在此明确声明不对任何依据本文采取的任何作为或不作为承担责任。

©2024 北京北盈律师事务所 京ICP备05084598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502038372号